首页 > 专题栏目 > 外交知识库 > 国际礼仪
接触与交谈
2005/10/18

  参加国际上的礼仪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例如,其他国家邀请我国参加该国的庆典。我国应邀派代表参加,这说明两国之间关系友好和我国对该项活动的重视。私人宴会的邀请和应邀,也说明相互关系的程度。

  不仅如此,在参加礼仪社交活动中,还有机会同各方面的人士进行接触交谈,以建立友谊,了解情况,宣传自己,影响对方。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提供的机会沟通信息,交谈和解决某些业务上的问题,拓宽自己活动的领域。

  因此,总的来说,我们对于参加对外礼宾活动,应抱一个积极的态度。过去有的人信奉少开口是银、不开口是金的方针。他们认为,在对外杨合只有免开尊口闭口道土,才不会犯错误。这是一种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思想。当然,有时候,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运用沉默的策略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不能归结为一般情况下所应有的态度。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十分有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各种机遇。在对外场合,我们不应拘谨,也不要只是中国人扎堆聊天,而应当广泛接触、多交朋友,按照我国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接触交友,即通过直接约会的方式,会见有关方面的人土。例如新任使节到任,按惯例应进行到任拜会。通过到任拜会,可以结交驻在国的领导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友好的社会知名人士以及驻当地的各国使节等。到任拜会是一种礼节性拜会,拜会的范围可根据当地条件酌情拟定。通过拜会交谈.可以了解不少情况,有的使节还要进行回拜。这样,可以使相互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各业务部门的人员到任时.也可提出拜会相应的人员。

  介绍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国家领导人互访,一下飞机就有人介绍来宾同前来欢迎的人员认识。欢迎仪式上,又相互介绍各自的官员给对方。这些介绍成为相互结识、了解的基础。新到一个地方,人地生疏,往往需借助于几位老朋友,通过他们的介绍就可以结交许多新朋友,从而打开局面。介绍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持熟人的介绍信或介绍名片去拜访你想结识的人;也可以在公共社交场合让他人为你介绍认识新朋友;有的热心的朋友还会为你举行欢迎茶会、酒会,把你介绍给当地社会。

  在社交场合介绍朋友,要亲切自然。例如,在家庭宴请或小型招待会上,主人一般都为后到的客人介绍先到的客人。但注意不要带着后到的女宾转圈介绍所有的客人。在大型活动的场合,如果有熟人正在同其他客人闲聊,你便可趋前打招呼,以使朋友把你介绍给大家。在社交宴会场合,作为同一个主人邀请来的客人,也可主动地、有礼貌地相互自我介绍认识。

  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总的规矩是:把其他人介绍给更为尊贵的人。例如,把年龄较小的人介绍给长者,把一般来客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介绍要慎重。例如,你知道他们之间过去可能认识,后又长期互不来往,或者在外交场合,两个敌对国家的外交官同时出席。即使他们个人之间无恩怨,也可能不愿在大庭广众之间来往。这时应尽量回避为他们相互介绍。

  介绍人们相认识时所用的语言,以简洁、清楚、有礼貌为好。例如,最客气的方式是以询问的口气说:我可以向您介绍XX吗?”当你在年龄和地位差不多的人群和朋友中时,可以用一种简单的介绍方式。“XX小姐,XX先生。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这种方式是最方便的。还有一种较为随便、朋友式的介绍方式:“XX先生,您认识XX先生吗?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说法,例如:“XX小姐,这是xx先生“XX先生,我希望你同XX先生见见面“XX太太,这是我的朋友XX小姐,等等、有时有人说:“Please meet Mr Li(请同李先生见见面)。但这不是一种有礼貌的介绍方式。

  当你被介绍后,通常要做的是,握手、面露笑容并说一声:您好(How do you do)。在需要表示庄严郑重或特别客气时,还可略施一躬。如见到某人特别高兴,则可以说:我见到你真高兴。

  在自我介绍时,比较有礼貌的措辞是;我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我的姓名是XXMay I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当用名片介绍时,可在介绍人的名片左下角用铅笔写上P. P.(Pour Presentation),后面附上被介绍人的名片。自我介绍则可在见面后当面递交名片。

  在私人交往中,有时用介绍信、介绍信一般都写得简单明了,不写其他事项,写好后不封口交给被介绍人。被介绍人一般不直接持介绍信去拜访对方,以免收信人必须当面做出反应,有时难免感到为难。可以先把介绍信连同自己的名片送去留给对方的秘书或助手,也可通过邮局先把介绍信寄去,听候对方反应。收信人则应尽快做出安排,或约见、或邀请。如实在不能尽快安排,也要尽早回信说明。当然.如双方都不拘细节,也可通过电话约见。

  在广泛初交的基础上,为便于开展工作.还应当逐步建立一些比较有深交的关系。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社交场合的交谈更是一门艺术,既要注意谈话时的态度、措辞,顾及周围的环境、场合,更要讲究所谈的内容。掌握好交谈的艺术,不但有利于结识新朋友,还能通过思想的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逐步建立持久、深入的友谊。

  作为国家、团体或企业的公职人员,对外谈话,当然应当坚持原则,不应当违背我国对外的方针政策。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生动地进行宣传解释,必要时,还应当廓清外界的某些误解。例如,人们现在经常容易谈到的世界人口的控制问题,外国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控制问题甚为关心,对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备加赞赏。但是,也有人对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晚婚、避孕、堕胎方面的具体规定有所怀疑;还有人对这方面的某些处罚措施表示不理解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耐心细致、实事求是地加以宣传解释。对于当前国内、国际的基本形势、重大的国际事件,以及双边或多边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也应当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并坚持我国的原则立场。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对外发表讲话,当然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在许多重要场合发表正式演说,一般都要准备好讲稿,而且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而在会见、会谈等场合交谈时,为了备忘,有时也可以拟个提纲。但是,如果都只是按稿照念,就很难达到相互交流、折冲,促进相互关系的目的。据当年勃列日涅夫的英语翻译苏霍德列夫回忆,1979年当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卡特会晤,在照本宣科地念稿时,还当着对方的面回头问翻译,是否要往下念?这样的对外谈话,未免显得丢脸。有人说:真理不怕重复。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不分时问、地点、场合和对象,总是重复那几句自认为是真理的套话,那也是不足取的。在社交场合的交谈,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语言应当丰富生动,发挥可以更加广泛自如。可以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双方相互关系的深浅,更加活泼,更加坦诚地进行交谈。

  在社交场合,谈论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形势,当然是一个经常有的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国际上出现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时甚至成为一个谈论的热点。在这佯的时候,往往可以听到最新消息的传播,可以听到各种不同观点的阐述,有心人应当重视并善于运用这种机会。

  有的人担心在社交场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形成相对无言的尴尬场面。其实,社交场合的话题是十分广泛的。除了上面谈到的政治性问题以外,人们所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人口增长、交通拥挤、疾病防治;青少年教育、老龄问题等等,以及体育运动、电影电视、绘画音乐、民情风俗、科技发展、未来世界等等,都可以成为有趣的话题。对于中国特有的事物如中医中药、太极拳、气功、京剧、中国菜等等,外国人也常有兴趣谈及。可见,可谈的话题是如此广泛、多样,完全可以结合所处的环境、场所,谈话对象的职业、兴趣.各人的知识、水平,就地取材,引出话题,由浅入深。这样既可以避免冷场,又可借此增进了解和友谊,丰富自己的知识。

  要学会善于提出问题,虚心求教。这就要求提问时要尊重对方,要自然适当,不要提出使人为难的问题,也不要使人感到你是在有意探听别人不愿谈及的事情。如果别人对你提出的问题有所回避,就不要一再追问,而应设法转移话题。提问还可起引导话题、转换话题的作用。

  在谈到自己的国家和别的国家时,都要实事求是。要敢于肯定自己国家的成就、进步、长处和优点.当然也不必隐讳自己国家的问题和不足。对外国事物.凡是你觉得好的,可表示赞赏。宣传自己的观点要入情人理,不宜强加于人。对别人的长处、优点,要注意学习和吸取。

  交谈中产生不同看法,并不可怕。应当沉着冷静地考虑和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论据,可以经过友好讨论求得一致;可以说明情况,取得理解;也可以求大同、存小异,把某些分歧先搁置起来,待日后有机会再说,或等待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来证明.对于有意挑衅或恶意中伤,可适当回敬;也可视情况原则表明态度,不与纠缠。

  机智与幽默在谈话中十分可贵。有时讲几句富有哲理的话、俏皮话,或讲一段笑话,会使谈话活跃、气氛欢快,甚至可以排难解结,使某些难于解答的问题迎刃而解。毛泽东在参加莫斯科会议时,谈到与会各国休戚相关的密切关系时,引用了中国的一个通俗故事,说是两个泥菩萨,打碎了把泥调和后,重塑了两个,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还劝赫鲁晓夫要团结,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他说:荷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一个篱笆要有三个桩。他的这些生动的、富有哲理的譬喻,赢得了许多与会者的赞赏。1962年我国打下一架U2高空侦察机,许多外国记者想乘机了解我国导弹的发展情况,就向陈毅外长提问U2飞机是怎么打下来的?陈毅风趣地回答说。是用竹杆子捅下来的呀!引起大家哄堂大笑,从而避免了生硬地回答无可奉告。当然,幽默与讽刺是有区别的。我们不应当无端地讽刺与影射对方。

  在相互交谈时,应当注意中外习惯上的差异、例如,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等。有些中国人常用的上哪儿去啦?”“干什么去?等,迹近查问别人的私事,外国一般不用。问吃饭了吗?会被误解为如未吃饭,你准备请客。在外国熟人之间相遇,相互说一声:“hello作为打招呼和问候,也是常见的。年轻朋友之间还有的只说一声:嗨!(Hi!就显得更加随便。

  据说,历届美国总统中不乏说脏话、粗话的人。有人把这称之为国骂、现在有的文学创作中也出现脏话、忌话。这是一种低级趣味.也是一种社会污染。当然不应当在社交场合出现。

  在社交场合谈话,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要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宜直接询问对方的家庭财产、个人收人、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属于对方不愿触及的问题。应注意回避;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者或身份高的人;对于不同的宗教习俗,要注意尊重。

  有的人在交谈时,一心只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甚至只讲自己或自己家里的事,而不问别人是否感兴趣。他们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这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最好是相互交谈,使思想得到交流,谈话生动活泼。在交谈时,应面向对方,注意倾听对方所谈;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要左顾右盼,目视别处,显出心不在焉、不耐烦的样子。

  别人正在交谈,不要凑前旁听;如果你有意参与他人谈话,则应视情况相机加人,不可勉强。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适当照顾所有在场人员,不要只同其中一二人攀谈,而冷落其他人。

  在社交场合,寡言少语.或甚至一言不发,也容易引起误解。以为你有什么不高兴、不称心的事,或者以为你不肯直叙己见.对别人所谈不感兴趣,等等。

  有时别人的谈话,话中有音,要学会善于领悟和随机应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谈话技巧、谈话的内容和水平,实际上已取决于参加谈话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注意读书看报,增进知识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谈吐不俗、言之有物、措辞适当、语言生动。这就需要真正下功夫才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话交谈越来越普遍。甚至连一些国家领导人之间也建立了热线电话。但是,在电话中我们却常常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首先是有些电话接线员缺乏起码的礼仪训练。他(她)们不耐烦地拿起电话,既不说您好也不报自己公司的名称,使唐突地问你是谁?”“你找谁?随后回答说;他不在。便地把电话挂上了,没有再商量的余地。有的人打电话不报自己的名字,好像对方理应知道他是谁.便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人打电话不顾是否是对方休息的时间;特别是手持电话流行以后,有人不顾场合就把手机打开,等等。应当进行电话交谈的礼貌教育。打电话时,1、首先应当尽快使对方了解自己是谁,通话双方都应当报上自己的名字;2、如果需要找人,应请对方稍等;如该人不在,应答复他不在,如对方提出找其他人或询问何时可再来电话,应有礼貌地给予回答;3、打电话应当使用简洁明快有礼貌的语言;4、除非你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一般不要在早上8时以前或晚上9时以后给人打电话,中午也要注意对方的休息;5、打完电话应有礼貌地说再见,不要随意中断电话。如电话发生故障.应设法重新接上;6、如你正在开会或接待客人,为避免让客人久等,应说明情况,请来电话的人改在其他时间再来电话;7、手机只能在合适的场所才能打开。在医院病床前、剧院、电影院等演出场所,均不应使用手机;8、在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在公共汽车、电车上使用手机也不合适;9、手机有较强的辐射,在别人正在听收放机时,要离远一些以免干扰;10、在餐厅用餐,必须离开桌子到餐厅一角去使用手机;11、不要把手机当作奢侈品,故意炫耀,不用时应放在口袋里或挂在腰带上;12、打长途电话,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地区,不要随便要求对方主动打进来,可以问清时间后打过去;如果给国外打电话,还应弄清时差,以便不打扰别人休息,等等。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