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外交知识库 > 国际礼仪
服饰与穿戴
2005/10/18

  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穿着要整齐,衣服要熨平。实际上.人的仪表在相当程度上同服饰有关,正所谓人看衣服马看鞍服装是一门专门学问。成千上万的服装设计师,不断为人们设计出各种花样翻新的流行服装。人们佩带的饰品更是百花争妍。在现代社会,服装已不仅是为了保暖的需要,而且代表一定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在这里,我们着重从礼仪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有一次,非洲某国的住房部长在一家大旅馆里举行午宴,宴请我国某建筑公司在当地的工作人员。主人方面穿着整齐的西服,而我方人员的衣着却十分随便,很不得体。在场的我驻该国大使,当即对此提出批评。这种批评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对主人的尊重和对这次宴请活动的重视问题,是一个礼貌问题。

  有一些比较讲究的餐厅、饭馆,谢绝服装不整的人入内用餐。有一些公共场所也禁止衣冠不整的人进入。剧院、音乐厅更是要求比较严格。

  在国外,人们在收到宴会请柬时,经常在请柬的左下角看到注有正式的(formal非正式的(informal小礼服(Black Tie等字样,有时也写着随意(casual。这些都说明宴会主人对着装的要求。如果是比较正式的宴会(晚宴等),主人又没有在请柬上注明对着装的要求,一般的人就会按通常的做法着装,而有的客人还会主动给主人打电话询问一下。可见,人们在这方面是相当注意讲究礼貌的。宴会主人在请柬上对着装提出的要求,正是反映出主人对宴会性质的想法,即为了表示隆重、热烈或是亲切、友好等。

  一般地说,在平时美国人对着装比较随意,不那么拘束,他们喜欢方便、舒适而又美观的服饰。有些人还喜欢用服饰来表现自己的性格,讲究多样化。但是人们在官方场合、在办公大楼里,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在华盛顿的林荫大道上,很少有人衣着随便地来来往往。他们大多穿着三件一套的西装套服,手提公文包,俨然一副政府官员的模样。

  英国人比较更讲究些。在伦敦的银行区,中午时分,银行职员们出来吃午饭,街上人来人往,大都西服革履,穿着整齐。在某些场合,英国人还保留着不少传统服饰。法院正式开庭,或法官们的某些重要集会,法官们都头戴假发,身穿长袍。教堂做礼拜时,牧师也要身着道袍。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更是头戴珠光闪烁的王冠。随行的宫廷女侍,也都身着白色长裙礼服。前排面向女王的是假发黑袍的司法贵族,红袍白翻领的是宗教贵族。周围侍立的是红上衣、白围巾、过膝瘦腿短裤的宫廷侍卫。

  非洲许多国家的官员在国庆等正式场合,都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白色或彩色的大袍,头上裹着头巾。亚洲各国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在节日时穿着。

  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正式的礼仪活动时,都要按照自己的习俗穿戴一定的服饰。有的国家已形成规范,要人们遵守。在最隆重的场合,如国家庆典仪式、国宴、国王登基、国家元首就职、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大使递交国书,以及新年团拜、授勋等,都要穿着严肃、大方的正式服装。在日常的社交场合,对服饰也都有所讲究。

  西方传统的礼服,男子穿着的有:

  晨礼服又名常礼服(Morning coat or Cutaway):上装为灰、黑色,后摆为圆尾形,下装为深灰色底、黑条子裤。系灰领带,穿黑皮鞋,戴黑礼帽等。这种礼服在白天参加典礼、婚礼等场合使用。

  小礼服也称晚餐礼服或便礼服(TuxedoSmoking dinner jacket or Black Tie):为白色或全黑色西装上衣,衣领镶有缎面,下装为配有缎带或丝腰带的黑裤。系黑领结,穿黑皮鞋。这种礼服一般在晚上参加宴会、音乐会、看剧等活动时穿着。

  大礼服也称燕尾服(Full evening dress or Tail coat);黑色或深蓝色上装,前摆齐腰剪平,后摆剪成燕尾状。翻领上镶有缎面。下装为黑或蓝色配有缎带、裤腿外侧有黑丝带的长裤。系白领结,穿黑皮鞋、黑丝袜。戴白手套。

  妇女的礼服也可分为常礼服、小礼服和大礼服。常礼服为质料、颜色相同的上衣与裙子.可戴帽子与手套;小礼服为长至脚背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大礼服则是一种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并配以颜色相同的帽子,长纱手套以及各种头饰和耳环、项链等首饰。

  随着礼仪从简趋势的发展,许多国家对于服饰的要求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除了特别隆重正式的场合穿礼服外,一般的社交场合穿礼服的机会不多,穿大礼服(燕尾服)的机会更少。现在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着重合身、得体、舒适、美观、大方,讲究适合自己的身份、年龄、性格和不同的场合。目前国际上,在社交场合比较通行的着装情况大体是:

  关于男装:

  在一般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男子多穿黑色或深色西服,白衬衣,系黑领结,穿黑色硬底皮鞋。东欧有的国家系银灰色领带。衬衣的领子和袖口要干净,领子要挺,袖口要扣好。喜庆时,有的人还在前襟别一朵红玫瑰花。

  男西服如系双排扣,要将扣子一一扣上。但现在双排扣已逐渐让位于单排扣。单排扣的西服可以不扣,也可以只扣其中一个。两个扣子的扣上边一个,三个扣子的扣中间一个。到坐下时,则把扣子解开。

  必要时,可以穿西装套服,即包括西装背心在内的三件头套服、但人们一般不在西服上衣里面加穿其他衣服,如加穿毛衣等,因为这会显得臃肿难看。

  穿西服参加活动,一般均应系领带。不系领带,敞着领口去参加社交活动,被视为衣冠不整,是缺乏礼貌的。领带是一种装饰品。领带的颜色花样一般可与衣服颜色搭配,与衣服颜色调和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均可由各人爱好选择。领带要系好,要挺,不要歪歪扭扭。正式隆重场合要系黑领结或白领结。

  据说,须带的前身是领巾,出现于17世纪。当时,有一支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来到巴黎.他们的脖子上都系有一条传统的彩色围巾.法国军官看后争相仿效.巴黎街头爱时髦的贵族和公子哥儿们也纷纷系起围巾来。一次,一位大臣上朝时,也按流行方式在颈上围了一条白围巾,并在前面打了一个漂亮的结。国王路易十四见了这种新奇饰物.大为赏识。于是宣布以领巾作为高贵的标记.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土都这样打扮.领带的前身——领巾就这样诞生了。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资产阶级大量生产时髦服装,这时领带才真正问世。从此,领带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并逐渐传遍全球,成为男子喜爱的装饰品、美国有些大公司规定职员上班必须打领带。夏天在办公室,可以脱去外衣,穿着衬衫,但也要打上领带。在正式场合穿黑皮鞋,一般应穿皮底鞋.不穿软底胶鞋等。在英国,男人只有在海滨休息或家中闲居时穿凉鞋。去朋友家做客或与来宾会见时一般不穿凉鞋。假如穿着一套整齐的西服.系着领带。而脚上却穿一双凉鞋,可能被人视为不伦不类。在国外,视布鞋为一种便鞋,不在正式场合穿用。旅游鞋、长筒靴也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用。

  英国绅士过去常戴波乐帽(Bowler Hat)。这是一种硬胎圆顶呢帽,通常是黑色的,也有深灰或蓝黑的,现在很少有人戴了,但有时也还可以遇到。在街上碰到熟人时,抬一下帽子或只是示意抬一下。就是一种礼貌。在白金汉宫每年的游园会上,男子把帽子拿在手中,免冠站立,也是一种礼貌。按通常习惯,男子进人室内,必须脱帽,把帽子存放在存衣处。这一点同我国的习惯不同。

  进屋时,必须脱去大衣、风雨衣,男子应摘去手套。也不在室内戴墨镜。如因眼疾等必须戴时,应向主人说明一下。

  我国的民族服装是中山装。在隆重正式场合,着黑色或深蓝色的中山装,内穿白衬衣,穿黑皮鞋,扣好风纪扣,就是我们的礼服了。在国外.当主人要求穿正式礼服时。我们穿着黑色中山装赴会,别人都会表示尊重和接受。在国内,我国规定,夏天炎热季节,正式场合也可穿硬领短袖衬衫系领带或质地较好的短袖敞领衫。

  关于女装:

  妇女的服装,比起男子更加丰富多彩、新颖别致。她们不仅要借服饰来显示自己美好的体态,还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修养和风格。评论家认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爱穿夸张的宽衬肩服装,以表现她不可一世的女强人性格、评论家还说,有的4O多岁的知识妇女,她们既是妻子、母亲,又是能干的职业妇女,她们的衣着方式往往是:做工考究、线条明晰,但是柔和,毫无造作之意。姑不论这些见解是否完全恰当,但是可以肯定,妇女在服饰方面比男子讲究的余地要大得多。而且,她们除了衣服以外,还要从头到脚,进行协凋搭配,包括帽子、披肩、手提包、皮鞋、袜子等也都要与衣服相配。

  就衣服而言,除特别正式隆重的场合穿礼服外,在一般社交场合。妇女多穿各色连衣裙。衣裙的式样、花色、种类繁多,可以由各人喜爱选择,里边还应穿着衬裙。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美国妇女的下装爱穿长裤,欧洲妇女则穿裙子较多。但在社交礼仪场合,一般都要穿裙子,而且这种裙子至少要长过膝盖。穿长裤被认为是过于随便。

  妇女在穿着较正式的服装时,多半还要配戴一顶讲究的帽子。上层妇女常为购置帽子而费脑筋。英国查尔斯王子举行结婚典礼时,在圣保罗大教堂内。成千的客人,男宾个个免冠,女客则无一不戴帽子。女子戴帽子不仅是礼节上的要求,也是身份上的象征。而且这种帽子不像男帽一样千篇一律,而是配合五光十色的衣服,变换着花样。他们用毛皮、绒缎、皮革等制成,有的上饰羽毛、花朵、珍珠等,争奇斗艳。

  妇女着装还应注意讲究手包、鞋子、袜子等与所有衣服的协调配套,使之取得整体美的效果。在晚宴等正式场合,宜用较小的手包,穿旗袍时更不宜肩挎大包。在正式场合.应穿长统丝袜或裤袜。白天可穿肉色或浅色的,晚间活动可稍深。不宜穿短袜,更不宜内穿棉毛裤而显露出来.皮鞋的颜色、款式应与衣服、手包相配套。1984年春,里根总统夫人访华时,挑选面料做旗袍。她先看中一种金色的织锦缎.但由于考虑到没有带金色的皮鞋与之配套,更改选一种以深红色为底的织锦缎。在里根总统的告别招待会上,她穿上这件深红底色的中国织锦缎旗袍,配上一双深红色的高跟鞋,显得特别雍客华贵,无懈可击。

  我国女同志在国外,常常穿着我国的旗袍去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旗袍这种民族服装,比较适应大多数中国妇女的体型,朴素大方,美观雅致,得到许多外国人的赞赏。据说,旗袍曾一度对西方女服的剪裁产生过影响。在特别隆重正式的场合,则以穿着到脚背的长旗袍为好。我国妇女虽一般不习惯戴帽子,但可以留有各种不同的、美观大方的发型。如果不习惯穿高跟鞋,则可以穿半高跟鞋。

  在一般社交场合,我国妇女可以同外国人一样穿连衣裙或穿中式上衣配长裙,也可以穿女装西服。夏季可穿长、短袖衫配长裙或过膝裙。在我国国内,妇女穿中式上衣或夏季穿长、短袖衫时,可以配穿长裤。但在国外.正式宴请等场合,一般要配穿裙子,而不配长裤。超短裙、牛仔裤均不应在社交场合穿着。

  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各国的服装,互相交流渗透、互相学习影响.正在发展变化,式样不断翻新,花色绚丽多彩。妇女着装力求避免与别人雷同,社交场合,如果有二位以上的妇女穿着同样的服饰,彼此会觉得扫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穿着日益追求舒适、随意。与正式的社交场合不同,平日人们更多地穿着夹克等便装,牛仔服和针织服装日趋流行。在业余休息时间,很多人愿意穿运动衫裤。外出旅游,可着上下装不同颜色的便装,穿旅游鞋等。

  牛仔服是19世纪5O年代开始在美国西部出现的。据说,它最初是为淘金工人设计的。在19世纪4O年代末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掀起了淘金热。一个叫利继·斯特劳斯的布商,听说淘金工人的棉布裤子极易破损,大家叫苦不迭,他便用厚实的帆布裁制出低腰、直裤腿、窄臀围的新式裤子,大受矿工欢迎、由于它经久耐穿。也受到牛仔们的欢迎,在他们中流行起来,成为他们的特色服装。斯特劳斯也因此发了家。1871年他申请了专利,后逐渐把他的服装厂发展成为国际公司,销售网遍布世界各地。

  服饰穿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涉及仪容礼貌。在某些十分重要的场合,穿戴还被赋予一定的政治含义。1993年在美国布莱克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为了强调会议的非正式性质。有意对各国领导人出席会议时的着装不提要求,可以随便。在那次会议上,江泽民主席穿的是淡蓝衬衫和深色夹克;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穿的是灰色水手领的宽松毛衣;韩国总统金泳三穿的是红色羊毛衫;克林顿总统穿了一条晃晃荡荡的便裤和一双厚重的褐色鞋。1994年在印尼举行的该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苏哈托总统别出心裁,为各国领导人定制了带有印尼传统格调而图案各异的花衬衫,既适宜印尼的热带风光.又突出会议的非正式特色,以求在轻松的气氛中共商亚太合作的大计。1995年在日本,东道国官员也强调与会国领导人的衣着可以随便些,以便和这次会议的非正式性一致,而其主要随行人员则要求着正式服装。由此可见,人们正是想以服饰方面的特色,来求取务实外交的目的。

  在对外活动场合,适当注意化妆美容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和艺术行为。同时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工作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接触经验的增多,我国人民逐渐讲究起穿戴化妆的艺术,以自身更加绚丽多彩的姿态,使世人为之耳目一新。

  但是,这其中也难免在某些人中产生一些误区。管见所及,举例如下:

  有些人一味追求新潮与时髦,而不顾及自身的体态与条件,结果东施效颦,其效果适得其反。当然,服饰穿戴应与时代同步,和时代的节奏合拍,不要过分落伍。但是,过分追求新奇也会令人侧目,加大自己和周围人及社会的距离。而且,每个人的体态与条件不同,化妆美容的任务在于尽最大可能地显示自己的优点,淡化或掩盖自己的短处,以便使自身本来具有的自然美得以表现和发挥出来。有人说,最成功的化妆是使人感到你的美是本身具有的,而不是靠化妆出来的。这话不是没有道理。

  还有些人一提到化妆美容就以为必须艳妆浓抹,严重的,甚至使人感到难以人目。应当说,我们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艳妆浓抹,但是,在社交场合的化妆既要有别于日常生活,也不同于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在进行高级的、真诚的社会接触,而不是在演戏。再说,每个人的体态特点也不一样,有的人也许适合于多抹一点,而有的人淡妆素洁更显示出美的本质。诗人苏轼曾形容古代美人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西施。对于一般人来说,适度的化妆也许是更明智的。另外,这种还应随着早晚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应当学会正确掌握。

  还有些人在对外场合的着装打扮上过分追求豪华奢侈。他(她)们忘记I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达到温饱水平,从总体上说并不富裕。假如某些个人过于豪华奢侈,超出一般水平,作为个人,很容易被人视为暴发户;作为政府公职人员或其家属.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物议。

  我们举出这些误区,并不是要人们不去注意对外场合的着装穿戴,而是希望人们打扮得更适当、更自然、更协调,也更漂亮、更潇洒。

  关于社交场合的着装,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原则,这就是所谓的TPO原则.也有人称它为魔力原则

  TPO原则是指着装要考虑时间(Time)、地点(Place)和场合(Occasion)三个因素,要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使自己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达到整体美与和谐美。

  所谓时间因素,包括时代的变迁以及随着时代不同而发生的物质生产的进步和观念变化在服饰上的反映;也包括四季的更迭以及随着气候变化服装功能不同而产生的美感上的变化;更包括早、午、晚的不同着装要求。通常来说,白天上班工作、会客、开会、上街,都应穿着比较正规的服装,既不应过于随便、不修边幅,也不应过于奢华、招摇过市。而晚上赴宴会、听音乐会、朋友聚会、喝咖啡、跳舞,则可以穿得考究些,衣冠楚楚,漂亮潇洒,以尽情享受辛劳工作一天之后的欢快与乐趣.表现自己的美与艺术才华。

  所谓地点因素,首先是随着地区不同而形成的气候差别对人类衣着的不同要求;而后是国家地区间不同的风上人情、习俗爱好所产生的审美观念的差异在衣着穿戴上的巨大影响;特别是由于某些国家、地区在习俗上的禁忌,对于在当地社交场合的穿戴不能不给予特别的重视。还有,即使在同一个地区,户内与户外、城市与乡村、工作间与休闲地都会提出不同的着装要求。

  所谓场合因素是指各种社会活动的性质、参与活动者的身份、活动时的氛围所形成的对于着装的要求。

  从以上简要的叙述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到TPO原则在着装上所能发挥的魔力。但是,其实这还不足以包括着装时所应注意的诸多方面。例如,衣着应与自己的年龄、体态、气质、职业、身份相适应,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正是这些众多因素的交叉运用,留给每个人自己去创新的广阔空间,并使社会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不同画面。人们可以在这方面尽情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前面所述的种种做法,可以作为参考。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