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外交知识库 > 国际礼仪
仪表和举止
2005/10/18

  英国作家韩素音曾经称赞周总理是一位十分富有魅力的领导人。基辛格也称周恩来是“难能可贵地既具有敏锐的机智又具有个人的魅力”。周总理之所以具有这种吸引千百万人的“魅力”,当然首先是由于他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思想和才华,以及他对于自己的人民和国际社会所做的杰出的贡献。而他的风度、气质、以至于他的仪表和言谈举止,也无不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见过周总理的人都知道,周总理在对外活动的场合,一般只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但是他待人亲切,彬彬有礼;他双目炯炯有神,仪表堂堂正正。他风度翩翩,英俊过人。在有各国使节参加的社交场合,他总要到使节们的席上去,同他们一一碰杯致意。当他举杯时,总是目视对方,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当他迈着刚劲的步伐向你走来同你紧紧握手的时候,总会使你感到一股亲切友好的暖流涌入心间。

  周总理的气质、风度、仪表和举止,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我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人们在公共场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特别是当你作为国家、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的代表进行对外活动的时候,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往往成为相互间进一步了解和交往的重要依据。作为个人,可以有各自的风格,但是在国际礼仪活动和社交场合,就应当讲究必要的礼节,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的说来,人们在对外活动的场合,应当稳重自持,尊重对方,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表现出中国人民应有的气质和风度。狂妄自大、举止轻浮,反而会被人讥笑为浅薄无知、缺乏教养;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常常招人鄙视,不足以代表我们应有的人格、国格。不修边幅、懒懒散散,显示精神萎靡颓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也许有人会说,人的长相是天生的。其实,我们在这里讲的仪表、风度,主要是因后天的教养和习惯而形成的。譬如说,讲究清洁卫生,是对外活动时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有一个摘自《文汇报》的故事,题目是《一口痰“吐掉一项合作》。照录如下:某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协议,第二天就要签字了。可是,当这个厂的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时,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让外商彻夜难眠,他让翻译给那位厂长送去一封信: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出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了。

  可见,讲究清洁卫生,已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一个人文明习惯和文化素质的表现。在社交场合,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打喷嚏,或者用手指去抠耳孔、掏耳朵、剔牙,都是极不礼貌的。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自备手纸或手绢,以应不时之需。如未带手纸等物,则可去盥洗间。一般人参加对外活动,亦应注意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如吃了葱蒜而临时有活动,可嚼茶叶去味,或使用口洁素

  患有带传染性的疾病,如感冒,就不要勉强参加对外活动。有的人把伤风感冒视为小病,认为带病工作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殊不知在欧洲有时流行感冒要夺去不少人的生命,被人视为可怕的疾病之一。

  吸烟不但对本人的身体有害,而且污染室内空气。因此,凡在一切标有不准吸烟标志的场所,均应自觉遵守。现在一般交际场合,均不拿香烟招待客人。即使客人自备香烟要吸,还应事先征得主人或周围人的同意,或自觉去指定吸烟的场所。在允许吸烟的场所,也要注意吸完后,把烟头完全熄灭,烟头烟灰要进烟灰缸。

  有一次,一个友好国家外交部的官员,因有急事临时约见我驻该国使馆的外交官。见面时,在进入正题前,他首先向我方人员表示歉意,因为他急急忙忙,没有刮脸。满脸胡茬,是对客人的一种不尊敬。在社交场合,头发应当梳理整齐.不要满头皮屑。指甲应修剪整洁。男人应把脸刮干净。女士如穿短袖衣服,不要露出腋毛。汗毛如透出丝袜,应剃干净。衣服应当干净、熨平,不要内长外短。内衣、外衣的领子和袖口都要干净.皮鞋应当擦光洁。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上或椅背。坐时.腿不摇抖,不跷二郎腿;女士要双腿并拢。不要半躺在坐椅沙发上。走路时,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要慌张奔跑。不要在别人正在交谈时,从中间穿越而过。在剧场电影院,如必须从刚入的座位前穿越时,则必须说声对不起,侧身而过。

  在相互交谈时,声音的大小,以能使谈话对方听得清楚为合适。不要放开嗓门大声喧哗,也不要高声谈笑旁若无人.说话时,手势不要太多太大。不要用手指或刀叉筷子指着对方说话。打哈欠,不论用什么方式都是失礼的。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在举行隆重的仪式时.或是在听演讲、听音乐时,要保持肃静。

  守时守约,是社交活动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应当十分重视。不遵守时间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有约在先而不按时赴约,极易引起对方的误解.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冷落。如有人请你赴宴,本已同意应邀而临时不去,主人会感到难堪,甚至恼怒。看戏听音乐迟到,戏已开场.往往要等节目间隙时,才允许入场.机场车站迎送客人,客人已到而迎接的人姗姗来迟;或者等你到达机场车站时,客人已经离去。凡此种种都属于礼宾事故

  为了杜绝此类礼宾事故的发生.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例如,在约会时,就应当先检查好自己的日程,看届时有无其他活动安排,以免两项活动的时间互相碰撞。在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时,必须把日期、钟点等讲清楚,并记载在自己的日程上,以免遗忘。如请人吃饭,即使口头谈定,有时还要发一个清单供对方备忘。现代的大城市,交通拥挤,应按实际需要,计算好路途上需要的时间。如发生临时情况不能按时赴约,则应尽可能提前告知对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以争取对方谅解,也可另约时间。如因一时疏忽而迟到或失约,则应向对方道歉,并尽可能设法补救。

  守时守约,也并不等于越早越好,而是要按预定时间,适时到达。例如,应邀赴宴,到得太早,主人正忙于准备工作,反而会感到不便。一般的说,拜会、会见、会谈等活动应正点准时到达;参加招待会、宴会,可正点到达或略迟二三分钟。对于特别正式、隆重的大型宴会不可迟到。参加会议或出席文艺晚会等,应提前到达,以便按时或提前人座。去机场送行,应提前早到,要把客人提前出海关上飞机的时间估计在内。现代社会.人们都十分珍惜时间.把时间看作生命。加强我们的时间观念,守时守约,正是文明礼貌的重要表现。

  见面打招呼是一项起码的礼节。见到熟人不打招呼,或者当有人向你打招呼而不予回答,都是一种失礼行为。在打招呼时,男子戴着帽子,可将帽子略略提起;如所戴帽子不容易摘下,则可用手握一下帽檐致意。如相互距离稍远,也可挥手示意。

  握手是世界上通行的一种礼节。它是一种常用的见面礼。而有时候又具有和解友好等重要的象征意义。19717月,基辛格博土秘密访华时,就特别注意握手言和的礼仪。他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地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这是将旧日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尼克松总统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他首次访华时也说:我走完梯级(从飞机舷梯走下来)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据基辛格回忆.尼克松为了突出这个握手的镜头,还特意要基辛格等所有随行人员都留在专机上,等他同周思来完成这个历史性握手后,才允许他们走下机来。

  作为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节,初次见面相识的可以握手,老朋友久别重逢也要握手。别人伸手同你握手,而你不伸手。是一种十分失礼的行为。男女握手,要由女子先伸手。如果女子不愿握手,也可微微欠身问好。如年龄差别明显,则由年长者先伸手。同妇女握手,以轻轻握及即可,不要使劲紧握。握手时,通常都用右手,但如右手有病或有其他原因不能握手时,也可用左手代替并请对方谅解。男子握手.应摘去手套;如不能摘去,应说一声“Excuse my gloves”;女子握手,不必脱手套,也不必站起。客人多时,握手不要与他人交叉,让别人握完后再握。握手时,不可目光另看别处,或另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

  如不愿握手,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中国人抱拳作揖,东南亚佛教国家的人双手合十,也是一种礼貌,容易被人接受。对一面之交或不相识者,可点头致意。对一天多次见面或经常见面的熟人,也可点头微笑致意。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久别见面,或远行送别,多是拥抱、亲吻、贴脸颊。但除夫妇之间拥抱亲吻外,一般都是亲脸膛、贴脸颊。男子对尊贵的妇女,有时亲一下手背。拥抱则视情况,有的是热情拥抱,有的则纯属礼节性的。

  总之,见面打招呼,形式多种多样,总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既不应冷淡失礼,也不宜过分热情,以至举止失常,贻笑他人。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正是最好的总结。

  尊重老人、妇女优先,也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遵行的礼节.在互相介绍时,一般是向年长者引见青年人;遇有年长者入场向大家介绍时,青年人要起立致意;对年老资深的议员、学者、教授等给以特别的尊重;对年老退休的人员要给以一定的荣誉和待遇等。在社交场合对女性的尊重,据说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遗风;也有人从宗教角度分析,说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因此,步行时,男子应走在靠车辆行驶的一侧;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面;进门时,男子应将门打开,请女子先进;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同女子打招呼,男子应该起立;社交聚会,如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尽最先同女主人打招呼;进餐时,请女子先点菜等等。只有在下车、下楼时,男子应走在前面,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面,以便先找妥座位。

  但是,在尊重老人、妇女时,也应考虑到各国不同的观念和习俗。中国人以尊老为美德,以字为尊称。见了老人称老先生老太太老大娘,对年高德劭者称郭老谢老;甚至有些人还不怎么老.也被人称为老师傅老大爷,以示尊敬。而在许多西方国家,老人讲究独立,不愿别人称自己老,不愿别人对自己做不必要的搀扶、照顾;不愿依附于子女生活;不喜欢人家恭维自己的年龄;年老的妇女,同年轻人一样讲究穿着打扮。据说,有一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举行盛大聚会,宾客如云。当地一所名牌大学的校长和他的母亲也光临盛会,留学生的代表在致欢迎词时特别提到:某某老夫人的光临使我们全体同学感到荣幸。不料,老夫人这个字却触痛了这位校长的母亲,当时她脸色遽变,十分尴尬,从此再也不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露面。

  在伊斯兰教的国家,男女的界限视各国开放的程度有所不同。对妇女的礼貌也要注意尊重当地习俗,一般妇女不愿同陌生的男子接触;有的还蒙上面纱;教规严的国家,喝酒要被处以鞭刑。男子不得与妇女握手。外国的女子主动伸手,当地的男子也不好来握手。1990年在北京举行亚运会,当伊朗队运动员举行亚运村的入村仪式时,伊朗队婉言谢绝了中国姑娘为其打国旗,说因为宗教关系,不允许女性参加正式仪式。由此可见,适应不同的对象、环境和习俗,应该成为我们行动举止的一项重要依据。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