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外交知识库 > 外交调研
优秀外交调研干部必备的素质
2005/10/18

  人们从事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的问题。外交调研,也不例外,只是它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

  什么是外交调研干部必备的素质?周恩来总理曾对外交干部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十六字诀的要求:“立场坚定,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个要求当然完全适用于外交调研干部。而对外交调研干部的种种具体的素质要求大体上都是在这十六字诀的基础上细化而成的。

  一个优秀的外交调研于部不可能天生造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在这里讲的是在逆境中,心志不衰,勇于高攀;在勇攀中,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在苦索中,豁然顿悟,获得成功。外交调研干部所必备的素质也正是通过坚忍不拔、不畏艰难。上下求索、不断学习和实践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一、首过“理论关”

  在外交调研干部必备的诸多素质中,理论修养位居前列。而理论修养也者,主要是指学习、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修养。

  外交调研干部从事调研,当然要努力掌握外交调研的方法和技能,然而首先必须解决的是自身的世界观和立场问题。外交调研必须讲政治,而所谓“讲政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一个持什么样的立场的问题,或者说就是要解决一个拿什么来作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调研干部,我们应自觉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研究国际问题的指导思想。

  国际问题研究属于社会科学。它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带有纯客观的属性,它不允许主观的任何掺入,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则不同,它不仅允许主体的介入,而且主体必须介入。主体介入,需要理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乎理论即是我们的理论指导。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研究国际问题,理论修养就尤为必要。“互联网”不只使信息来得容易,各类观点也是信手拈来。西方特别是美国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肆宣传它们的观点,“网”上的西方观点铺天盖地而来。我们的外交调研人员,如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和识别判断能力,受其影响在所难免。其结果就可能是在他们的外交调研作品中替西方观点作义务宣传。如果说在当前外交调研战线上有什么需要加以警惕的话,这可能即是其中之一。

  增强理论素质,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的是应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当今世界,而不是死背教条,拒绝发展,这应是不言而喻之事了。

  二、“知彼” 之前先“知己”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的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最精练地概括了外交调研的实质和目的。外交调研,说到底,即是旨在“知彼知己”。而要“知彼”,又必须先“知己”。而所谓“先知己”,主要是指先知“己” 的国情、“己” 的外交政策以及“己”的外交战略策略。“知己” 好比是“箭”,“知彼” 好比是 “的”,在“知己” 的基础上寻求“知彼”,始能有的放矢,弹无虚发。故此,外交调研干部必须熟知我国的国情、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策略。

  外交调研的成败,调研成品的优劣,系于诸多因素,其中调研工作者的政策水平高低乃一关键因素。政策水平高,就能见事早,料事准,建议好,出手快,精品多;反之,则八九徒劳无功。说起政策水平,它并非抽象虚幻之物,而是实实在在地来自对本国国情、外交政策、外交战略策略等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得好,政策水平就高。

  对本国的国情、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策略的了解和掌握,既非可望而不可即,也非一日之功而能就。这里用得着《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立志成为“活字典”

  周恩来总理在世时曾提倡外交干部应成为“活字典”。外交调研干部就应立志使自己成为一本“活字典”。

  外交调研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事业。外交调研者在一个万象更新的大千世界上研究国际问题,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尽可能广泛的知识。有人说外交调研是一门“杂学”,这并不为过。当然首要的还是要拥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这包括国际关系史、国际法、国际经济、各类外交业务知识等等。这些是从事外交调研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学点逻辑学,也需广泛涉猎军事、历史、地理、哲学、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懂得一些它们的基本知识。惟其如此,始能避免“莫到用时方嫌少”的窘境。

  面对这知识的海洋,外交调研者也应学习有方。一个是“精”与“博”相结合。有些书和知识,我们是必须精读熟知的,不能“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更多的是我们只能粗略浏览,求其略知大概而已。另一个是调研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临时抱佛脚”。这样的学习可能为数不少。笔者2O世纪7O年代受命研究中东石油危机会否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总危机问题时,就是这样边工作边学习的。

  外交调研者成为“活字典”的道路必定是一条漫长艰辛的道路。

  四、“厚积薄发”

  外交调研界有一句行话,叫做“厚积薄发”。外交调研十分注重“厚积”,调研者的成品都应是“厚积” 后“薄发”的结果,没有十分的“厚积”,就难望产出一分的“薄发”。一篇仅为千字的精品,可能即是多年面壁、长久积累的硕果。调研者“厚积” 到一定程度,水平也就随之上升了。

  “厚积” 本无捷径可循。若问有何诀窍,无非是三句话:做有心人,勤于笔记,持之以恒。做有心人,实为必要。日常中,我们读书看报,阅览材料,听人发言,与友交谈,都会遇到一些可供我学的东西,如若无心,稍纵即逝,而若有心,加以积累,则利莫大焉。积累也需有个“勤”字,要养成勤于笔记的习惯,切莫迷信自己的记忆力,再强的记忆力也难免有遗忘之处。再有,就是持之以恒,集腋成裘,浅尝辄止总归是要半途而废的。

  积累什么?总的应不外乎:一积累理论,二积累观点,三积累材料,四积累知识,五积累成功和失败的调研案例,六积累写作技巧。积累的过程就是提高进步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

  外交调研是慢功夫,积累只能是逐渐的,要日积月累,但功夫不会负有心人。几分耕耘就会有几分收获,调研工作者有了“厚积” 后,就能驰骋调研“疆场”,游刃有余。

  五、两大墓本功

  外交调研者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功:较强的中文能力和较强的外文能力。冠以“较强” 两字是为了强调仅有“半瓶子醋” 是断难胜任的。

  外交调研的过程最终总是要通过撰写文章来完成的。调研工作者的中文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外交调研的成果。外交调研对调研干部的中文水平的要求甚高,中文文字能力差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调研工作者的。

  如何才能提高中文能力呢?说起来恐怕仍是老生常谈。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应是多读,在勤奋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挑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古文佳作来精读,使我们获得熏陶。学点古文,大有稗益。它可以帮助我们强化精练文字的能力。其次是要多记。阅读中遇到一些精彩适用的词句、用语等,要不厌其烦地笔录下来。笔记本身就能加深记忆,何况还可录以备考。最后还要勤于练笔。多写多练,熟能生巧,笔下生花应是下笔无数的结果。

  中文好,外文也要好,外交调研就是需要这“两好”的调研干部。外交调研的对象是国际问题,所涉及的是异邦外国。无论是听外国广播,看外国电视,读外国报刊,交外国朋友,不懂外语或外语懂得不多,是很难胜任的。马克思就说过,“外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外交调研千部如若中文犀利,外语超群,这将如虎添翼,调研工作必能做得有声有色了。

  六、“功夫在诗外”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子遹》匹护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这是陆游总结其一生学诗的经验之谈。写诗是如此,外交调研也复如此。汝果欲学外交调研,功夫也在调研之外。

  外交调研干部欲成其才,须经“过五关” 的磨练。他们须过本章前述的“理论关”、“政策关”。‘知识关”、“厚积关”和“语言关”。过这“五关”已属不易,但还不够,他们还需强化五个“意识”,即:调研意识、全局意识、战略意识、交友意识和“板凳” 意识。就外交调研而言,这五个“意识”的强化或可作为“功夫在诗外” 的诠释。

  先说强化调研意识。乍听可能会产生多此一举之感。调研人员以调研为本职工作,岂能无调研意识?其实并不尽然。身在调研而缺乏调研意识的又何止是零星个别。何谓强化调研意识?择要而言,不妨说有两点可述。一是莫把外交调研视为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外交工作,千头万绪,但调研工作始终是它的基础。调研工作者应坚持这个认识不动摇,坚持把这个认识付诸于行动不动摇。二是不断培植自己的政治敏感性。政治敏感性是调研意识的具体体现。调研人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若缺乏政治敏感性,即无调研意识之可言。政治敏感性来自调研工作者的不断实践和对调研的孜孜以求。把政治敏感性培植为自己的本能应是他们的毕生的追求。

  外交调研干部所必修的另一“诗外” 之功是强化全局意识。从事外交调研,必须“胸中有全局”。所谓强化全局意识,主要指的是两点:一是“要看大的东西,要看普遍的大量的东西”。调研干部要对世界全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对全局中最基本的矛盾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凡是调研失误者,大半均源自对全局的视而不见。二是不论研究什么问题,都不应局限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而是要将其置于全局中去研究,并注意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调研工作者应有开阔的视野,怀着全局观点来观察局部,才能获得更深的见解。

  希冀调研工作者成为战略家是苛求,但要求他们具备战略意识却是必需。战略意识涉及全局,但又不仅仅是全局,需要宏观思维,但又远不止是宏观思维。战略意识要求调研工作者高瞻远瞩,势如破竹,用战略眼光观察世界,考量诸如世界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21世纪世界战略走向、世界战略格局、本国战略环境、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当今国际综合国力的对比、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状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前世界和地区的战略动向等重大课题。战略意识的培植和强化是“诗外” 之功中的最难者,非读几本书就能奏效,也无一定之规,全赖调研工作者日常体察和潜心琢磨。而同富有经验者作一席谈,或许能收“胜读十年书”之功。

  强化交友意识也十分重要。这是专门针对习惯于“闭门造车”者说的。有人可能以为独居一堂,“网” 上操作,就能成就外交调研之大业,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国际问题,扑朔迷离。调研工作者为拨开迷雾,抓住实情,就须走出门,交朋友,以猎取所需的“活” 材料,并在与“死”材料相结合中真正实现调研的突破。外交调研,在一定意义上说,乃是一种交友的调研。它强调交友,重视“活”材料,要求外交调研者必须具备交友的意识和才能。外交调研者的交友意识应具体体现在:以“走出门” 为职责,视“交朋友”为任务,收集“活”材料是必修的功课,写成“死”“活”材料相结合的调研文章是努力的目标。“交友”是一本无字的“书”,外交调研者应精读和读懂这本“书”。

  最后是要强化“板凳”意识。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著有皇皇巨著《中国通史简编》,为中国的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生前有一句名言,叫做“板凳要坐十年冷”,道出了他淡泊治学一生的重要经验。外交调研者若要事业有成,也应像范文澜同志那样,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研究,“板凳要坐十年冷”。

  七、政治素质的陶冶

  外交调研于部的造就,总的说,全赖两大素质的培养: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上所述的“过五关”和“五个意识”基本上是属于培养业务素质范畴。但重要的还在于政治素质的陶冶。一个政治素质低下的外交调研人员,纵令业务素质如何高超,也是难加重用的。

  政治素质,内涵丰富。除前述的理论修养外,还需列入的是:崇高神圣的使命感、“严字当头”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的风范。

  外交调研者的一个必备的品质是对外交调研怀有神圣的使命感。使命感是一种无形的巨大驱动,使命感在身,就会涌现献身精神,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克服。使命感是神圣的,它来自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马克思有言:一个革命者首先应是一个爱国者。外交调研者也是首先须有一颗拳拳报国心。他应立志献身于外交调研事业,以出色完成外交调研任务来报效祖国。使命感不应空洞化,它的具体体现是强烈的责任心。外交调研者应敬业勤奋,刻苦认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外交调研者还需具备“严字当头” 的作风。这是外交工作的性质使然,也是外交调研工作的特点使然。周恩来总理就曾说过,外交干部是穿文装的解放军。从事外交调研,就是要像军人那样讲究一个“严” 字。所谓“严字当头”的作风,具体指的是:严守纪律,严谨不苟,严于律己。外交调研工作容不得半点随意草率、敷衍马虎和粗枝大叶。“严字当头”的作风应贯穿于外交调研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外交调研的精品一般应是“严字当头”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并强调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就是这四个字。“实事求是”是外交调研的基础,外交调研最讲“实事求是”。这不只是出于“调查” 务求其“实”、“研究”务求其“是” 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在于惟“实事求是”始能抵达真理的彼岸。外交调研者身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应是“实事求是”精神。而真正的“实事求是”精神必然是破除种种思想障碍后才能得。

  在外交调研者诸多的政治素质中,集体主义风范应占有一席之地。外交调研当然要靠个人的努力,然而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却是十分必要的。国际问题错综复杂,一人包打天下总会心余力的。当年周恩来总理就积极鼓励和倡导发挥集体智慧的做法。每当研究重要国际问题时,他常把上至部长下至一般干部都召去开会,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笔者也曾有幸出席过这样的内部讨论会。在外交调研中发扬集体主义的风范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继承这个传统。

  八、“学习学习再学习”

  临末,还有一个不算结尾的结尾,这就是:外交调研干部还应具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的素质。

  外交调研是终身的事业,终身的事业须穷毕生的精力以赴。事业不竟,学习不止。

  外交调研的实践无止境,外交调研的认识也无尽头。实践不止,学习不止。

  世界在不断变化,认识这个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需要学习。变化不断,学习不止。

  学习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但又不能仅止于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同研究相结合地学,向书本学,向旁人学,向自己和他人的失误中所获取的教训学,向一切可学之人和可学之处学。

  学习贵坚忍不拔,忌“一暴十寒”。要学习周恩来总理的“活到老、学到老” 的精神。

  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