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栏目 > 外交知识库 > 外交调研
思考思考再思考
2005/10/19

  外交调研中,思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是一种触媒剂,贯穿于外交调研的全过程。列宁说得好:要思考、思考、再思考。这正是外交调研工作者的处世箴言。可以不夸张地说,外交调研的优劣同思考功夫的深浅密切相关。从来没有不经过认真深切的思考而能写出优异的调研作品的。思考的过程,即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过程,即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是逐步形成正确判断的过程,也即是锦绣文章最终落成的过程。

  一“勤曰”

  搞外交调研,我们提倡“五思”。

  首先是“勤思”。周恩来总理说:外交干部要“五勤”,而“勤思” 即是其一。外交调研者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思想懒惰者是注定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调研于部的。

  调研工作者必然是思考型的工作者。他的头脑中习惯地总是装着一些问题。他以思考为乐事,总爱“琢磨” 国际问题。他们工作时间实际不是八小时,有时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现恰是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

  外交调研有时也靠“灵感”,所谓在调研中的“忽然开窍” 和“神来之笔” 即是这种“灵感” 的具体表现。“灵感” 也者其实并非唯心,它恰是来自持续的、艰苦的、深入的、反复的思考。宋朝的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是宋朝的著名大学问家,这首诗活生生地形容了经思索万千后灵感忽临的瞬间。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勤思”。有人曾问牛顿:“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出那么多发明发现的呢?”牛顿答道:“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不过对于一件事情总是花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思考罢了。” 牛顿因专心思考而误把怀表当作鸡蛋放在铁锅里煮,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名人轶事了。

  “勤思”是外交调研者走向成功的必循之途。

  二、“逆思”

  其次是“逆思”。所谓“逆思”,也就是“反观以求”,是指有时要善于逆着习惯的思维方向,从反面来思考问题。周恩来总理在谈论外交调研工作时,专门提醒我们说:“考虑问题要一分为二,有了一个看法以后,也可以从反面来考虑。”

  明朝的学者陈献章尝言:“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这个“多疑”,就是一种“逆思”。西方有学者云:“最好的外交活动家是既讲道理又通人情的抱怀疑态度的人。” 当年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对待亨利·基辛格博士的态度就发人深思。她援引希伯来的谚语说:“尊重他,但是怀疑他。”

  “逆思” 也有主观随意的“逆思” 和实事求是的“逆思” 之别。前者是必须加以摒弃的“怀疑一切”论,而后者则是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逆思” 有可能是认识转折的中间环节。坚持实事求是的“逆思”,对促进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逆思” 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有助于使已有的立论更为牢固。国际现象扑朔迷离,研究后所获的看法是否正确,尚需经过“逆思”一番来加以考验。凡“逆思”后仍能站住脚者,始可被视为正确之论。

  三、“巧思”

  还有是“巧思”。这主要指的是在思考时要善于联系,举一反三。毛泽东同志说思考问题要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讲的就是“巧思” 的道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世上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无不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我们通过这普遍联系的法则举一反三地来观察国际问题,就能看得全面,获其深邃。

  古希腊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得是一位善于“巧思”的大师。传说他在一次洗澡中,通过举一反三地思考他人澡盆后水溢和他自身体重随之减轻的常见的生活现象,找到了解决国王责令他弄清工匠是否在新做的金王冠中掺人假货难题的答案,并进而发明了著名的阿基米得原理怕液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2OO1年初,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后全面执行带有鲜明的“新保守主义” 色彩的强硬外交政策。我们通过联系法来思考其原因,就会发现:这与这次总统选举空前激烈有关,与美国内右翼保守势力明显上升有关,与美全球战略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期有关,也与他作为弱势总统的个人作风有关。

  “巧思”之妙,尽在这“联系”之中,难尽其详。

  四、“深思”

  再有是“深思”。这指的是凡事都应作深人。反复、周详、细致的考虑。列宁说,要真正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所谓“深思”,也就是通过深入、反复、周详、细致的思考,把握研究对象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

  外交调研的对象是世界和外国。外交调研涉及诸多学科,关乎古今中外,领域极为广阔。可以说,这对我们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要深刻地认识这个“必然王国”,不下一番“深思” 的功夫,是难望获取研究硕果的。

  “深思” 的反面有两个:一是浅尝辄止,一是钻牛角尖。浅尝辄止导致看法的肤浅、片面和绝对,而钻牛角尖的结果则必然是“见树不见林”。

  五、“反思”

  最后是“反思”。这是贯彻和体现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十分重要的一步。

  毛泽东主席写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反思” 正是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中间链条。

  外交调研本是一个对国际问题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的漫长过程。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就完成。从来没有一步就能到位的国际问题研究。在判断做出,文章写毕,研究的过程不应就此结束,而是需要再做“反思”,要根据实践和形势的发展来检验先前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反思”的意义就在于:使对国际问题的认识不断纠正、完善和深化。

  建国后,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估计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及至六七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困,我们一度曾对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估计过高,并据此做了准备帝国主义早打、大打、甚至打核战争的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对此问题做了历史性的“反思”,具体表现在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做的新的科学判断:“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个“反思”,兹事体大。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这个对国际形势的新估计,才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做战略转移,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